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向吉來在會上講話
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消息:題為 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向吉來)
一、中國文化與文化自信
在中國“文化”一詞大抵來自于《易經》的”賁卦”,其彖辭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以來,幾千年矣,足以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四大文明古國中,惟有我中華文明綿延不絕,且生機盎然。
但是,近代以來,伴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興起,致使我們這個領跑世界幾千年的中央大國,一度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此同時,西學東漸之風,在中國大地愈吹愈烈,幾乎格式化了每個中國人的大腦。至今,我國許多幼兒園的孩子就在學英語了,但看看全世界,有幾個國家幼兒園的孩子在學中文?
從20世紀初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斗,我們國家不但獨立了,而且逐漸富強起來了。在這個過程中,開國領袖毛澤東的一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話,算是給中國文化留住了根。如今,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量名列世界第二,且軍事實力也日益增強,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不再遙遠。
民族復興,文化先行。中國要影響世界,首先中國文化要影響世界。這就是歷史賦予知識分子和文化人的責任和義務。因此,中國人的“文藝復興”非有不可!值得注意的是,復興不等于復古,必須與時偕行,繼承與發揚并重。習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且身體力行,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也給我們以信心和力量。
二、中國文化的輸出內容
習主席在多種場合提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愿望,體現了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的理念,提交了人類未來的”中國方略“。在今年5月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主席又以”共通“(共商、共建、共享;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思想作為“一帶一路”的主要原則和措施。習主席的這些思想理念就是傳統文化靈活運用的具體表現。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始終是歷史文化的主流,而《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在中華文化的復興及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同樣具有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今天在座的專家學者中,不乏易學專家、易學大家,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發揚《易經》的文化理念,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親比和諧的聯系觀,有無相生的終始觀,生生不息的發展觀,樸素自然的唯物觀,對立統一的矛盾觀,穩中有變的運動觀,持正守中的時空觀,進取有為的人生觀等哲學思想。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弊鳛橐讓W文化研究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需要,全面探索或側重于某個方面進行研究,沒有哪個方面是不可以涉獵的。但是作為易學文化的傳播者——尤其是對外傳播者,其傳播內容的選擇及方式方法的運用,都應當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自覺肩負起歷史的責任和使命!
三、中國文化的輸出對象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并非一帆風順,許多國家的孔子學院教學成果并不顯著。放眼世界,有著相同血脈和相同宗教信仰的許多國家都是矛盾重重,甚至看不到和好的跡象,何況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呢?而中華民族的復興,又必須于有賴于“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而“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又有賴于中國與相關國家的民心相通。民心何以相通?惟有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以致于包容發展、和諧共生。從古至今的歷史證明,我們與不同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明國家的友好交流合作是可行的,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交往中的優越性也是十分明顯的。
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治國理政治黨的系列講話中多次強調要抓住“關鍵少數”。這給我們傳播中國文化以很好的啟示。習主席在我國參與和主導的國際高端平臺上向世界頻頻發聲,大力宣揚中國的發展理念乃至世界治理方略,給正在轉型中困惑的世界指明了方向,使各國政要及世界組織領頭人聽到了來自中國這個唯一幸存的文明古國的聲音,世界為之振奮,“一帶一路”已寫入聯合國文件,成為世界發展的方略。這就是文化輸出抓住“關鍵少數”的光輝典范。
文化輸出不僅是政府行為,其實民間交流更具優勢。因為文化輸出與文化侵略容易混淆,許多國家對此極其敏感。西方大國尤其擅長文化輸出,其目的和手段都是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甚至于不惜以戰爭的方式顛覆他國政權,來達到文化殖民的目的,使許多國家都有戒懼之心。因此,在我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民間的文化交流合作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這些身處中國文化源頭的人,除了有責任正本清源、培根固本、保護好文化源頭不被污染之外,還有責任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貢獻!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優勢在于世界各國都有華僑華人,同文同種,親切比和。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祖國的富強而驕傲自豪,不愿忘本,樂意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和洗禮。無論是過去的抗戰,還是新中國的建設,都有許多愛國華僑華人的積極參與。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同樣離不開他們的積極參與。通過華僑華人中的“關鍵少數”去影響整個華僑華人群體;通過華僑華人群體這個“關鍵少數”去影響他們所在國的其他群體(包括原住民)這個多數。因為華僑華人,既懂中國文化又懂所在國文化,這樣的交流和溝通將會更加順暢有效。
其次,抓好來華留學生的中文學習。來華留學生中多數是所在國的青年才俊,其中的多數人又來自所在國的精英家庭,這些人就是他們國家的“關鍵少數”,讓他們學好中國文化,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這對于中國文化的輸出,意義十分重大。
無論政府還是民間,無論組織還是個人,無論是走出去的購物團、旅游團,還是涉外單位、組織,都是中國文化輸出的主體。不過,作為中國文化的專家學者群體更是中國文化輸出的“關鍵少數”,希望大家不辱使命,齊心協力,多做貢獻!
四、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
中華民族領跑世界幾千年,落后不過200年,這就好比一個長跑運動員,從開始就一直領跑,很久很久了,停下來喝口水,耽擱了一會兒,被人超越了,但是當他鼓足干勁重新上路時,再次引領世界難道有什么奇怪的嗎?我們有什么理由懷疑中華民族的復興呢?我們有什么理由懷疑中國夢的實現呢?今年成功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中華民族的復興路上,必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當前,內外矛盾依然復雜尖銳,但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腳步勢不可擋,中國夢的實現也不再遙遠。
我們旨在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互鑒,和諧共鳴,讓全世界各民族的聲音匯聚一起,成為有史以來最壯麗最動聽的交響樂,而我們期待并為之努力的是,讓中國之聲成為這交響樂中的主旋律!(此文來源于2017年7月15日在貴州大方《探尋中華文明源頭·彝漢易學高峰論壇 暨新中國第一部易經教材目錄編撰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 )
圖為彝漢易學高峰論壇現場
圖為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向吉來(左)在會議現場
![]()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洋河路9號B幢9-2
電話:010-51669711 023-67755083 郵箱:yxyshhh@163.com |
本站內容為重慶吉來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向吉來先生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