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周易》為群經之首,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化經典,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易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流、主旋律,對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影響至深至遠。《周易》生生不息、與時俱進的創新理念,海納百川的包容姿態,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等等,都已融入中華民族的人文心理和價值觀念,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構成因素。
變革是一種哲學思維的轉變,變革時代需要新的哲學精神,西學東漸的勁風吹遍了神州大地,當代人的大腦經過了西方文化的洗禮,迫切需要從哲學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易經》作為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化之源,蘊含了豐富的自然哲學與辯證哲學元素,孕育了“不易、變易、簡易”的辯證思維,熔鑄了天人合一的整體和諧觀念,并逐漸發展成一套體現東方智慧的哲學體系。
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具有易學研究的悠久傳統和良好氛圍,有一群文化藝術精英在易學研究領域厚積而薄發。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以全新的教育方式,以東方哲學智慧,全面解讀易學文化,揭示易學精髓與哲學思維,提高領導者的哲學素養;以東西方藝術表現形式,融合古老的易學文化,使藝術作品不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更具有華夏根、中華魂,使中國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綻放出別樣的光輝!因此,我們特開設“易學藝術博士課程班”,簡稱“易學藝術博士班”。
【課程特色】
系統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儒、釋、道哲學思維,重點認識易學在中國本土文化藝術中的地位與價值。
易學藝術中的象、數、理、占四要素內容緊密結合,創新性將易理教學、實踐易術與各種藝術形式完美融合,進而實現大易者的重道善器。
【招生對象】
具有碩士研究生、研修生、進修生、課程研修班學歷或學位,對東方哲學、國學、藝術、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易學文化和養生哲學感興趣的社會各界人士(具有省級以上書法、繪畫、攝影、服裝等藝術家協會背景者優先)。
【主要課程設置】
課程名稱 | 授 課 內 容 |
《易學文化概論》 | 《易經》基本知識、構成與基本體例;《易傳》(文言、系辭、說卦、雜卦等)的體例與思想;關于周易的認識與價值;儒家易與道家易的產生與主要觀點。 |
《易經原文解讀》 | 由《乾》《坤》門戶卦至下經未濟卦,詳解《周易》六十四卦卦辭、三百八十六爻辭的意思,以達到對周易原文的理解,從而感受易文化天人合一的意境。 |
《易學發展史》 | 系統講授易學前史、先秦易學發展特點;兩漢象數易主要發展特點及術數流派;魏晉玄學易學發展特點及風水流派分析;宋明理學易學發展特點;當代易學發展現狀。 |
《易傳解讀》 | 詳解易傳“十翼”《系辭》《文言》《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象傳》《彖傳》,易學由卜筮文化上升為理性文化的哲學易理。 |
| 自漢代易學分為象數派與義理派。詳解“象數”范疇的多層次內涵,象數易發展史,象數派源流論,以及各歷史時代的和“象數學”演變的歷史過程,分析了取象、取數與符號模型的象數學方法。揭示象數易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 |
| 易學風水與建筑環境選址; 堪輿術基本概念及易學相關術語;研究風水學說的方法論原則;風水沖煞的現實意義;象數義理與風水文化;易學理念與城鄉建設規劃;北京城選址與建筑風水.取數與符號模型的象數學方法等。 |
| 先秦儒學:儒家的創始期(孔子、孟荀)的主要思想; 漢代儒學的發展及重要人物觀點;宋明儒學為儒家的成熟期,典型學術觀點及社會影響。儒學在中國哲學中的地位與影響及當代儒學觀。 |
| 中國佛學的主流與支流; 禪宗思想; 佛教心性論:以慧思為代表,兼與王陽明心性論的比較;龍樹中觀學;僧肇思想;天臺宗的實相論與性具說;華嚴宗的性起說與法界論 |
| 道教的緣起與歷史演變、道教的實踐方式、價值體系及現代化轉型; 氣化三清的復雜內涵、內外丹的符號系統及指稱的對象;道教在價值關懷與實踐方式的特殊性、社會化宗教的性質。 |
| 該課程為本院特設課程,主要是將易學的理論、理念與藝術的創作結合。對不同的場所、不同方位、不同個人根據易學理念設計易學藝術作品。掌握易經六十卦易學作品的設計原理。 |
《專業提升》 | 主要指聘請書法、繪畫、攝影、服裝設計等方面等專家,對學員進行專業指導,提升現有技法,提高現有水平。 |
| 歷年備選題目摘要: |
【教學安排】
學 制:2年半,共開設11門課程。
上課方式:每兩個月集中授課三天(周五、周六、周日)
上課地點:北京師范大學
【學習成果】
全部課程學完,經考核合格后,由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頒發“中國易學書法家”(畫家,攝影家,服裝設計師)證書。同時頒發相應“研究會會員證書”,持有會員證書的學員,可在本省、市、自治區組建相應的研究院,由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統一授牌和管理。
【報名程序】
1、報名資料:填寫《報名申請表》,并附有本人身份證復印件、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各2份),近期藍底免冠彩色照片1寸、2寸各四張。
2、審核:學院收到報名材料后對學員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向學員發出《錄取通知書》。
3、交費:學員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將學費88000元匯入以下賬號:
學費請匯至以下賬號(備注姓名,保留匯款底單,以便查詢):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 北京西客站支行
帳 號:6222 0802 0001 6411 418
戶 名:馮彩玲
匯款注明用途:中國易學藝術文化研究院學費+姓名 (學費在入學注冊時一次交清,開課后一律不退費)
報名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忠實里南街甲6號1910
報名熱線:010-51669711
聯 系 人:冉先生(13896643718)
4、報到:學員應按《錄取通知書》時間準時報到,報到時持本人身份證原件辦理正式入學手續。報到時交納報名費500元。
【部分師資】
各門課均由博士生導師或具有同等資格的教授、研究員任教和指導論文。 擬聘請授課的部分師資簡介(排名不分先后):
鄭萬耕: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研究方向:易學哲學。
譚德貴: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周易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的研究。
周桂鈿: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秦漢哲學、中國傳統哲學
溫金玉: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研究方向:佛教哲學
郝萬山: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與養生
李景林: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孔子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方向:儒家哲學。
李祥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儒家哲學、宋代哲學、現當代中國哲學
張奇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儒家哲學、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
劉成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西美學比較、中國美學史、當代審美文化。
強 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國西漢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道教學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道家道教哲學、佛教華嚴學、陸王心學。
徐文明: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禪學、佛教哲學、中國佛教史
蕭 放: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民俗學、民族文化。
章偉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易學、道教、歷史哲學。
向吉來: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北師大易學博士,研究方向:易學藝術。
鄭耀成:中國易學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易學碩士、北師大易學博士,研究方向:易學養生。
![]()
地址: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洋河路9號B幢9-2
電話:010-51669711 023-67755083 郵箱:yxyshhh@163.com |
本站內容為重慶吉來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向吉來先生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